打地鼠、翻牌……社区“记忆诊所”帮助老年人

日期:2025-10-20 浏览:

打打闹闹、翻牌、折“纸飞机”……在北京东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童趣游戏成为老年人对抗记忆衰退的“康复良药”。这就是北京部署在居民家门口的“存储卡”。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今年年底前,北京至少有20家社区记忆诊所将通过验收。到2030年,北京将建设至少100个社区记忆诊所,覆盖16个区和经济开发区。 社区“记忆诊所” 如何让跛行患者清醒过来? 最近使者走了 参观北京首个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90岁的大志习惯了看内存卡作为他上班时的第一件事。每天早上起床。这些卡片有的写着量血压、吃药,有的写着他计划的行程。 在别人眼中,老者依然清晰,但老者自己却知道,“记忆橡皮擦”已经开始在他的脑海中飞速运转。在之前的一次就诊中,医生提醒他要注意记忆力减退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问题。阿大志对此并不陌生。他一次次试图追寻过去的踪迹,而王秋华成为了与他一起与“遗忘”赛跑的人。 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居民阿大志:我得考虑一下中午吃什么。我认为我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但并不严重。 王秋华是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街服务站站长。这是北京第一家社区“记忆诊所”。王秋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筛选齿轮并在最接近老年人的区域提供早期干预。 王秋华告诉记者,他在社区工作了20多年,管理这些慢性病,但很少有人关注老年痴呆症。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尚无特别有效的药物,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并进行干预,延缓其发展。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存在认知障碍的人数超过53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疾病患者数量迅速增长,出现记忆力减退、定向力丧失、语言障碍、抽象计算能力下降等症状。解决认知障碍患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难题针对疾病,北京市于2019年启动“老年人脑健康检查(痴呆风险筛查)项目”。2023年,和平里健康服务中心记忆门诊开业。 让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走进过去,社区记忆诊所成为打通认知障碍预防和治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社区医生对辖区不少老人“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及时关注记忆力减退的老人。 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忆主治医师庄万英:如果有记忆力减退的老人来就诊,我会首先了解他的既往病史,进一步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是否有任何触发因素,并进行筛查量表筛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认知障碍。 李建国 和平里社区副主任东城区团结卫生服务中心:我们社区卫生机构每年都会建设记忆诊所,相当于奠定了基层记忆诊所网络的基础。如果能够及早发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于社会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疑难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评估。确诊后,如有必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进行培训。从识别诊断到后期治疗、后期康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社区记忆诊所:保护记忆“最后一公里” 目前,北京社区医院首批记忆门诊已经开业,有的还邀请了各大医院的专家。作为首批试点,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迄今已筛查人群超过5000人,记录认知障碍患者100余名。他的健康档案。社区记忆诊所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几个月前,尚淑英开始在社区记忆诊所接受标准的认知障碍康复训练。认知行为服务小组每两周举行一次活动日,他从不错过。 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居民尚淑英:原来家里没人跟我说话。我来这里学习康复训练,回来后也训练了。总的来说,我取得了很好的进步。我感觉神清气爽,身体更强壮。 社区诊所的“时间守护者”通过日常教育、定期随访、定期评估,为认知障碍成年人及其家人编织出更加立体、完整、有力的支持网络。 记忆诊所主治医师庄万英表示,如果更早干预,疾病发展的过程还会继续。例如,从轻、中、重度认知障碍将由原来的1年逐渐延长至5至10年。 今年4月,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了急诊总医院认知障碍领域的专家资源。植根于基层的记忆诊所缩短了马拉斯大型医院与家庭护理之间的距离。通过数字化和家庭医生服务,更多轻度稳定认知障碍患者将在社区环境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这也将促进社会护理中残疾人友好环境的发展。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