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咸宁高新区新签约引进项目15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6个,5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四项主要指标同比增长,已达去年同期的6倍。
耀眼数据的背后,是咸宁高新区作为咸宁经济主引擎,坚持以工业为基础、科技创新为主体,推动地方链条、产业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新生产力涌现的辉煌实践。
聚焦产业链投资推动,集群发展潜力澎湃
“没想到咸宁竟然是这么多饮料品牌的‘老家’!” 10月4日,来自黑龙江的游客王女士在唐艺中心ert在咸宁举行。她意外地发现,这个小镇聚集了红牛、元气森林、今麦郎、奥瑞金等多家全国知名饮料企业的生产基地。
这是正确的!咸宁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和绿色的生态环境,吸引了600多个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落户咸宁。今年,全产业链产值预计将达到420亿元。其中,咸宁高新区占全国大部分地区。
数据显示,历经20多年,咸宁高新区已引进红牛等10余家饮料龙头企业,集合了400多个饮料品牌,年产饮料超过70亿罐,产业链企业31家,逐步构建了从原料、加工到包装、营销的完整产业链。
在过去的y近年来,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饮料生产基地,咸宁高新区不断延伸产业链,引进初知饮、卡博特包装、德国哈勒德城堡精酿啤酒、加拿大辣度格酒业、真国记、六分堂等20余家企业,形成复合效应。
链条思维是发展的基本密码。今年以来,咸宁高新区精心绘制了一张以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地图”,精准填补产业链空白节点。例如,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咸宁高新区紧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引进了智云谷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UD)、时风新材聚氨酯汽车零部件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项目。am、美联桥汽车电子零部件,深度融入武汉产业链、产业链。
“食品饮料、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顶级产业集群已典型形成。”据咸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前三季度,全区183家规制工业企业中,有143家实现增长,增加产值近40亿元。
工业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新生产力涌现
“我省第一次新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技引领战略,全面提升支点战略创新引领能力。咸宁高新区守住创新科技作为产业发展第一动力,推动创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加速新生产力爆发。
平台筑基,构建双核创新格局。今年8月4日,咸宁科技创新中心在咸宁高新区正式揭牌。与咸宁(武汉)海上科技创新园合作,打造“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咸宁”的“离岸+陆上”创新模式。新型双核精准服务“5+4”现代产业体系。
企业主体培育燕真梯次转型。咸宁高新区致力于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分级培育体系。目前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43家、高新技术企业217家、科技创新企业18个级别奖品物种。限额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达到77%,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9%。累计批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家,建立省级转型平台50个(其中学术专科工作站19个)。在新材料、智能机电等领域突破32项关键技术。
聚焦解决关键问题,激活转型成功成效。搭建需求导向的科技供应链平台,发布技术需求326项,精准对接207项。近三年实现科技奖励3亿多元,登记成果216项,技术合同额交易额已突破100亿元。湖北浩华生物、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等企业科研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信和生物荣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着力吸引人才,强化人才支撑体系。推动80余家企业与30余所高校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创新10亿元以上。三年来,投入1.5亿元引进各类人才9000余人,安排专家解决技术难题70余项。推动时峰新材料与武汉理工大学、南玻光电及硅酸盐建筑材料主重点实验室合作,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技术。
“我们致力于支持智能机电、新材料、大健康三大重点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深化武汉研发模式和咸宁转型,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咸宁高新区产业化。”咸宁高新区产业规划和科技创新局局长宋晓霞说。
体制机制变革激发新活力、开创新局面
8个月前,施伟坐在咸宁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办公室里,盘点固定资产投资。如今,他是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办公室招商处处长,也是一名奔波于世界各地的项目招商专员。
今年2月,据史伟介绍,45岁的年轻人咸宁高新区干部深入新成立的健康与食品饮料、智能制造与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产业园,从代理处调任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负责人。在此背景下,政府机构中“坐着说话的人”逐渐减少,而项目现场的“行业招聘人员”和“企业服务员”却有所增加。
去年底以来,咸宁高新区主动顺应开发区转型升级大趋势,深化开发区体制发展机制改革,以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为主要安排。优化管委会组织架构,将8个内部机构合并为5个,重点做大做强连锁三大主导产业,选派干部到三大产业园区工作,全力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核心业务。目前,直接在境外服务公司和长期投资工作的人数已从过去的20人增加到80多人。
同时,打破“铁饭碗”,实行定额制、全员制,逐步调动现有行政干部,建立“正向晋升、反向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和“月表扬、季度奖励、半年记功”的激励机制,形成了经得起质疑和反抗的市场化机制。目前,已分两批公开招聘“双一流”院校研究生29名。高新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明显优化zed,官员的创业精神爆发了。
体制机制变革正在走向深水区,最终要服务于高新区产业发展。为此,咸宁高新区坚持“政企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围绕政务服务、招商引资、劳务服务、要素整合、现代生活等五个重点平台建设,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管委会以行政管理、产业规划、行政审批职能为重点,将原本由专业人员进行、以运营企业为主的建设、招商、运营、服务等具体事项交给了管理委员会。
首先,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招商公司,开展股权投资投资、资产运营、政府合作。例如,天猫精灵项目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出资980万元,占股49%。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4亿元。通过项目嫁接、协议收购、法院拍卖等方式,有效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加快盘活“沉睡资源”,实现“空笼换鸟”。今年,共盘活低效土地12块,面积945.4公顷。
二是还成立基金公司,引入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加快构建“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创投”等政府引导基金体系,解决产业发展和创新技术中的各类融资问题。整个生命周期的学。
此外,注重企业上下游供需对接,打造涵盖原材料集中采购、产品配送、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功能的产业链平台。已入驻企业675家,累计对账交易12.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