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毛红平)11月12日,在红安县七里坪名创农业700亩野菊基地,一台大型机器和两只手正在采摘野菊。农民们赶紧把身后的卡车开到了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我们基地700多公顷,今年收成不错,预计可采摘花卉近70吨,产值可达220万元。”红安名创农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明寿安表示。
刚刚入冬的七里坪镇,格外凉爽。当我们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行驶时,微风吹进耳边,夹杂着花香。盒子里那鲜黄色的野菊花不知怎的让人心旷神怡。金黄的色彩不仅让七里坪镇的秋天气息更加浓郁,也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佤族走进红安润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随处可见成片含苞欲放或盛开的红掌、蝴蝶兰,令人流连忘返。经过不断培育和发展,公司在野菊花产业上逐步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创建品牌、优化结构、强化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了从起步到“量变”和“质变”,从有到优,从卓越到强大。野菊花已成为红安县乡村振兴的有益特色产业。
与此同时,还可以看到一车车的野菊花被运往红安市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红安县横沥正鹏家庭农场负责人江鹏将4吨新鲜菊花运送到红安市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吴涛从早上一直到中午11点左右才停下来。
张涛是七里镇张家湾村四组人。他已经和公司合作采购新鲜菊花5年了。他说:“我早上7点左右就开始采集新鲜菊花,目前已经采集了50吨,现在还能采集70吨左右。”
48岁的刘洪涛是二城镇陈家寨村人,是该县的菊花种植大户。五年来,他每年种植1000多株ektarya。今年开春以来,他已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面积6000平方米的生产加工工厂,开通了两条生产线。
“我们自己采收后,加工成鲜花,然后送到红安润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样,我们今年的产值可以达到380万元,比往年增加120万元。”刘红塔o一边操作机器,一边微笑着介绍。
“做强集体经济,我们村两委觉得野菊花适合我们村的产业,不仅因为容易种植,而且可以和三九集团签订合同,保证回收利用,而且菊花种植技术可以全程指导。”张河村村长姜晓勇说。
同样,在该县李壹店村经济合作社的野菊花产业基地,野菊花仍在生长,一丛丛、一片片的野菊花覆盖着田野。近年来,李壹店村搬迁荒地和丘陵坡地,建设中药材、野菊花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农民就近务工,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我们种植了1000多公顷的野菊花李壹店村的女士。今年他们生长得很好。十月中下旬,漫山遍野,金黄菊花开满。种花后,亩均收入已达3000多元,带动附近200名村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9月24日,红安县城关镇李壹店村村委会主任李红田喜气洋洋地说。
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正道高兴地说:“采摘旺季,公司每天可收购野菊花60余吨。该价格与中源三九等药企匹配承销。轻松又放心。 ”
据悉,红安市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与县内400家市场主体合作开发红安野菊产业基地,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它采用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示范并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发展野菊花种植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三业融合,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近年来,红安县以花卉为媒介,依托中国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的资源,大力发展红安野菊花订单种植。野菊花生态种植面积达10万公顷。今年干菊花产量达3000多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产值超过1.2亿元。红安叶菊有效成分芒果苷含量达到4.0%,为全国最高。
董正道表示:“公司已与华润集团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华润将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回收利用。还与全县150家合作社达成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合作社种植的野菊花。
今年,全县野菊花年产量可达3000吨,每吨市场价值3.8万元,实现年产值过亿元。由于季节性作业特点明显,可带动3000余户农民就近就业,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5000余元。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梦阳算了一笔账:“2021年产量达到900吨,产值3600万元。2022年产量1800吨,产值9600万元,五年总产值达到4亿元。”
近年来,红安县农业农村部事务局遵循“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野菊花10万多公顷。全县七里坪镇、花家河镇、兴化乡、城关镇等严格认识农业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地位。他们以全镇菊花为重点,全区种植菊花,全力发展菊花。 “小菊花”变“大产业”。
野菊花是洪氏美丽的名片之一。野菊花产业是红安市的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实现产业升级,红安野菊成为推动红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